发布时间:2014/4/28 16:52:52 作者:周青梅 来源:本站 浏览量:1520 【字体:
大 中 小】
好友推荐,让我看一本书,名字叫《追风筝的人》,听到他的推荐,心里不觉得很是好笑,嘴上也忍不住溜出一句,“想必是春天了,想放风筝了吧,怎么还看追风筝的人”,看着我戏晲的口吻,朋友认真的说,这是一本好书,看看就知道了。接过朋友递过的书,瞟了一下封面,一个霞光满照的天空,一个黑色的风筝在高高飞舞,眼睛不禁的被吸引了过来。
安排好晚餐,我一个人捧着书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。
《追风筝的人》讲述的是关于阿富汗的故事。每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,大都经历着斑驳的历史,阿富汗也不例外。在它成长的过程中,战争、杀戮、残害、贫穷、饥饿遍及四野。 本文的主人公阿米尔,一个衣食无忧,生活安逸的贵族少爷,也经历了让人窒息的战争生活。12岁的阿米尔在战争还未侵袭的时候,任性、自我,每次稍有危险的时候,总是会躲在比自己小一岁的哈桑的背后,而当哈桑被人殴打时,他也仅仅是观看,似乎哈桑就应当替自己承受一切屈辱一般。在风筝节的比赛上,为了赢得自己父亲的关注、喜爱,阿米尔使出了全身的本领,在哈桑的配合下,赢得了第一名,获得了荣誉。然而在收获胜利品的时候,竟遇到了天敌——阿塞夫,一个拥有着贵族身份的无赖,在阿富汗,人们总是躲着他走。当哈桑把战胜果拿在手中的时候,在巷子的尽头,阿塞夫出现了,带着他的爪牙,拿着不锈钢拳套站在哈桑的面前。在黑色的掩盖下,阿塞夫将哈桑狠狠的伤害了。而已经赶到的阿米尔懦弱的躲在墙角,目睹发生的一切,没有像哈桑那般为了他拼命相救,只是躲在那看着,生怕阿塞夫会伤害到自己一毫。而后,无话不谈、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严重的隔阂,或许在开始阿米尔都没有将哈桑作为自己的朋友,只是当作自己的一个玩伴,纯粹的自己的物品而已。为了逃避自己良心的谴责,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心境,阿米尔竟捏造哈桑盗窃,将哈桑一家赶出家门。随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赶出了哈桑后,很快战争开始了,高高在上的少爷,权贵们挤在一个甍罐车前往美国逃命。先前还趾高气扬的他们,在战争的洗礼下,像一只只瘟鸡一般,任人宰割,少有鲜亮者竟也无法摆脱被侵略者玩弄的命运。逃到美国的贵族、将军就像小贩一般生存。没有了祖国的庇护,贵族、身份都已荡然无存,剩下的是如何解决生计的问题。但,此刻的他们战争已经远离,饥饿已经远离。
故事在这个时候,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为了生计而拼命工作的人们,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似乎冥冥之中真的是“真主”在安排,让我们剧中的主人公在抛却饥饿,迎来人生平稳的时候,又在子嗣上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。在迎娶了自己心仪的将军的女儿后,竟一直没有孩子,空空的感觉四面袭来,没有贵族血脉的延续,成为了他这位贵族公子心头的痛。越是发达,越是富裕,这种痛会更加痛彻心扉。在老朋友拉辛汗的指导下,阿米尔开始了寻亲之路,开始了赎罪之路。阿米尔在经历过丰裕的生活、噩梦般的逃生、成功搭建幸福的大厦后,竟又要选择重新回到噩梦般的阿富汗,去寻找自己曾经视为物品般哈桑的儿子,就为了赎回自己对哈桑所犯下的罪恶,做回本我时。我不禁对阿米尔的勇气震撼着!
阿米尔回去的路,比先前逃亡的路更加艰辛。先前的阿米尔有伟岸如山般的父亲的保护,而如今只剩自己形单影只,孤零零的在废墟般、战争中的阿富汗行进。时常有杀戮的发生,但是心中的信念一直引导着阿米尔,不管如何艰辛都要前行。最终最血腥的场面发生了,冤家路窄,终于要解救哈桑的儿子的时候,竟碰上了天敌阿塞夫。阿塞夫不改往日的无赖反而更增添了魔鬼的天性,可以将活生生的民众,塞在地洞中,露出脑袋,生生的用石头将其打死,无视鲜血的流淌,只有狰狞的笑容。尽管如此,天性懦弱的阿米尔依旧要进入魔窟,前去解救哈桑的儿子——索博尔。是何等的魄力,是何等的勇气。看到这里,我的眼中全是泪水,先前对阿米尔的鄙视全然消逝,心中尽是敬佩。
在阿米尔即将被阿塞夫打死的瞬间,索博尔,十岁的孩子,拿着和自己父亲一样具有神射功夫的弹弓,逼近阿塞夫,让其住手,或许是真主的保佑,或许是阿米尔父亲的保佑,或许是哈桑的保佑,索博尔这个刚见过阿米尔一面的胆怯的小孩子,这个在魔窟中苟延残喘的孩子,竟敢向他的生命的主宰者,射了一弹珠,阿塞夫的左眼被射穿,眼珠崩裂,魔鬼倒地。生命真的是很奇特,血缘真的很奇特,这两个从未谋面而具有血缘关系“陌生人”,竟然会拼命的保护着对方。在索博尔的拽扯下,阿米尔逃离了魔窟,奇迹般逃生了。
看到这里,紧张的神经,终于有一些松弛,深深的陷入角色的悲喜中,仿佛身临其境。硝烟、打斗、阿塞夫崩裂的眼珠、索博尔孱弱的身体,失落的自尊,慌乱、无辜的眼神、被阿塞夫折磨又不敢反抗的犹如猎物般的模样,阿米尔被打的七零八落的残样,一一印入脑海,细腻敏感的笔触,生动的描述,扣人心悬的情节布置让我无法释手。一口气,一部《追风筝的人》看完了。
看完后,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。为自己能在和平年代的生活而庆幸,为在战争中生活过的人民感到伤心;在战争中生活的人,怎能有人的待遇?犹如羔羊一般,被侵略者肆意宰割、践踏,那时的他们怎会有人格的存在,怎会奢望尊严的存在?《人权宣言》很早就已经颁布,《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》也被各国所遵守。然当侵略者入侵时,怎能控制那膨胀的私欲。他们对自己的同类,同样的人民,极尽玩弄、杀戮的本事,残忍、泯灭良知……。而后,又想到了可怜的索博尔,看着他年幼的生命犹如一朵含苞未放的花蕾,在无视他的人群中,被残忍的碾碎,随风飘逝,好在有阿米尔的出现,这飘逝的花瓣方能有一阵微风的引导、汇聚,最终有缝合的希望。索博尔是幸运的,他幸运的遇到了阿米尔,幸运的被拯求。阿米尔也是幸运的,在良心的煎熬下,幸运的有了被赎罪的机会,并且他赎罪成功。哈桑是正义的、勇敢的、忠信的,正因为他的良好品质,“真主”让其有了好的报应,自己的儿子会被拯求,这比赐予他什么都珍贵。阿米尔的父亲是伟大的,但伟大的人物也有瑕疵的一面,但是瑕疵,反而印证着人无完人,金无赤金的原则。
人性本是真、善、美的,偶尔有了灰尘的侵袭,我们也要力争做回原本的真、善、美,竭力做会生命的本色,这样良心方能得以宁静,生命得以阳光,因果得以善报。
《追风筝的人》洗涤着我的心灵,告诉我,要做一个好人,做一个忠信、正直、善良、勇敢的好人。让自己心中的风筝,无论意味着什么的风筝,都要勇敢的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