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4/1/27 9:56:28 作者:王海军 来源:本站 浏览量:1579 【字体:
大 中 小】
二0一三年十一月十日,我们去宏村,路过万安镇。导游程健讲解,万安镇紧扼横江咽喉,自古繁华,为休宁九大街市之首,有“小小休宁城、大大万安街”之誉。
一路前行,道路平坦,但山势逐渐险峻,忽见横山如堵,中开一门,旁书“桃源洞”,穿过此门,便是被称为“桃花源里人家”的黟县。
黟县位于黄山西南麓,四面环山,青山掩映在云雾之间,云雾缭绕,一处云涌山,一处山抚云,眼前青山白云绕顶,后山却在云海浴足,云在山间跌宕起伏,山在云中坐卧立飞,云海推出座座青山立于眼前,云浪抛出片片山影遥不可及。山云深处,定是神仙居所!
汽车向云海山林进发,路尽处,一汪清水横卧,一群白墙蓝瓦的房子浴后错落有致地站在岸边,湿漉漉的。村子后面,连绵的青山苍翠欲滴,山前山后云雾蒸腾,我们走进了这个村子,似乎见到了数百年前的中国。
走上湖中间一段石铺的河堤,再跨过河堤中间弯弯的拱桥,径直到了这些老房子跟前。这些老房子,墙面斑斑驳驳,屋瓦布满苍苔,残缺随处可见,房前道路、房间小巷均是青石铺成,虽然高低不平却不失光洁。这些老房子是那样的熟悉,它们一直埋藏在我的记忆里。
在我的孩童时期,我们村有很多老房子,房墙是各种大小不齐、形状各异的石头拼起来的,儿时的我,经常盯着这些房墙,把它们想象成各种不同的画面,看着看着,墙上石头的动起来了,我兴奋地跑回去告诉父亲,墙上的石头是会动的。
那时候的农村是宁静的,大人们有大人们的事,房前屋后是我们的乐园,骑老门楼前的石马,挖院墙根的泥土,抠墙上的苍苔。墙上有一种植物根粗头尖,一簇一簇地长,肉稍厚,我们经常掰下一两瓣来尝,酸酸的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这些酸酸小植物让我们单调的生活有了一点滋味。当然,我们吃这些美食是不告诉大人们的。
顺着小巷寻找童年的快乐,我们到了村中央,村中央有一个大池子,半月形的,四周那些高三层低两层的房子倒映在水中,煞是好看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枚八分邮票,邮票上的景观就是这儿。
村子里有学堂、有祠堂,盖的高大威武,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。村子里还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宅子,进进出出好多重,转来转去一直没有弄明白它们的结构。这些建筑上的砖雕、石雕和木雕很是精致,比黄山市政府搞得那些形象雕塑好多了。文化是一点一滴细细积淀下来的,不能一蹴而就。现在很多大型雕塑,高大威猛但很粗糙,充分体现了现代人的浮躁,也应该算作反映这个社会的文化了。
建筑外面、屋子里面,很多对联之类的东西,多是教人做耕读两件事、养好勤才俭德的句子,随行的老人们说好,同行的年轻人却不以为然。我们民族传统中那些好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。
宏村一行,使我的身心再一次经受了民族文化的教育,如果有更多的人来传承我们民族精神、民族文化,就会有更多的地方像宏村一样,展现出一片青山绿水!